童军教育在教育活动中的位置

添加時間:2018-08-24      瀏覽量:0

贝登堡认为,童军教育是当时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助教育。
 
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英国的初等教育,虽试图逐渐增加体育、科学、手工、绘画等科目,但总体而言,仍侧重于“读、写、算”知识与能力的掌握。“读、写、算”标准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贝登堡将这种教育称作“三R”式学校训练,并认为它忽略了儿日常生活“品性”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漏洞”。正如贝登堡所说,面对自私自利、暴力、懒惰、不健康等“民族弱点”,现存教育制度在这方面束手无策,处于一种“缺位”状态。“三R”式学校训练只是将现有儿童培养成了挣钱机器上的一个个有效齿轮,却忽略了对国家和民族至关重要的“品性”培养,童军教育则恰好在这方面可以用来作为一种补救之道。由此可见,童军教育可以弥补现存教育制度的不足。
 
贝登堡认为,学校教育的“漏洞”不仅在于教育内容方面的缺失,而且还在于时空方面的疏漏。因为按照当时英国学校教育时间安排,一年52周中只有36周学习时间,而学生一周只有5天在校,一天又只有6小时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训练。加之电影、无线电等媒介的兴起和流行,推动了良莠不齐的各种思想迅速传播,从而使得部分青少年对其不加判断而全盘接受,贝登堡称这种现象为“观念胁迫”。因此,学生在校外时空环境所受到的影响远远于学校教育的影响,这是学校教育必然存在的又—“漏洞”。其结果是,在英国300万儿童中,大约只有27万人能在校外时间接受较好的课外指导教育,其余的则是汇入了顺其自然发展的“游荡”行列,最终掉进堕落的深渊。这种情况不只是在穷人家庭的儿童中存在,即使是相当一部分富有家庭的儿童,也是如此。社会本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让他们远离“游手好闲”的习气,可惜在学校教育之外,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实行,最后造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好在社会上四处漂泊,然而政府却没有找到“医治”的“处方”。因此,贝登堡本着学校教育“漏洞”必须在学校外加以弥补的原则,决定用童军这种形式,将社会上的青少年组织起来,进行教育引导,以填补学校教育在时空方面所存在的又一“漏洞”,与学校教育形成一种合力。关于童军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贝登堡还专门对此论述道:支持者曾说,童军教育在教学方法方面是一种革命,但我认为并非如此,童军教育表明它只是一种户外放松的较好方式,并由此成为现存教育的有效辅助设施;同时,我们既可以将它当作学校训练的补充,也可以当作所有学校课程天然所需的补充。总之一句话,童军教育就是通过研究自然而开展公民教育的学校。由此可见,从外在形式上来说,童军教育是一种课外教育,它对弥补学校课程的缺陷具有补充作用。
 
贝登堡关于童军教育的论述表明,童军教育并不是要取代学校教育而是要弥补课堂教育,也不是要排斥社会上其他青少年组织,而是与学校教育和其他青少年组织一道,共同完善教育内容,弥补学校教育在时空方面的不足,从而使儿童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具体来说,首先,童军教育通过童军技能的传授,培养儿童的足智多谋、自立和个性;其次,通过各级资格和专科技能考试,让童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相应准备;再次,鼓励儿童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发展负责,并引导他们“日行一善”;最后,引导童军为他人做出个人自我牺牲,以承担起对国家、社会的公共义务。因此,从所处教育地位来看,童军教育可以归结为学生课外教育,是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