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軍偵探術思想的改造原因

添加時間:2018-11-25      瀏覽量:0

貝登堡創立「偵探術」思想,原本出於自己的喜好和職業需要,並沒有打算要將此運用於青少年的教育。在談此事時,貝登堡這樣寫道:「《官兵偵探一助》這本小冊子是幾年前寫給自己騎兵團的官兵的,但令我吃驚的是,在學校和年輕人中間,它已作為一種有趣的訓練形式,而開始被量采用。於是,我開始意識到,如果剔除其中的士兵訓練思想,沿著相同的路線修訂為『品性』教育計劃,那將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我製定並系統闡述了『兒偵探術』的思想,以彌補先前各種兒童教育組織的主要不足。」

 

改造的原因

 

從貝登堡所說來看,將「偵探術」轉向於青少年,是直接受啟發於青少年廣泛自發采用士兵「偵探術」訓練,但細細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偵探術」思想的廣泛傳播,為由士兵訓練轉向青少年教育提供了組織基礎。從《官兵偵探一助》一書本身來說,它是貝登堡歷時十余年,對許多國家和不同情況下的「偵探」藝術研究結晶,「 Gale and polden ltd.」出版社稱該書為「軍事系列叢書」中最有趣和最有價值的一本。很快,該書就被翻譯為德文,在德軍中廣泛運用。可見,社會對該書價值的認識和運用最初還主要停留在軍事層面。但事實上,除了軍事價值外,該書還能引起人們的想象,激發起人們加入充滿冒險刺激的偵探職業中,加之該書製作袖珍,便於攜帶,所以很受人們喜愛和追捧,1900年5月,該書銷售5萬余冊,成了最流行和暢銷的書。由此可見,《官兵偵探一助》的流行和廣泛傳播,為「偵探術」思想的普及和轉向提供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在英國國內,個別學校采納該書中的相關內容,用來訓練兒童的觀察和推理能力,不僅使貝登堡大受啟發,而且也奠定了一定的組織基礎。

 

第二,貝登堡在馬非京( Mafeking)戰役的成名,加速了「偵探術」思想轉向的進程。在長達216天的戰役中,英軍在前線武裝力量司令官貝登堡的指揮下,最終取得勝利,整個英國舉國歡慶,英國人似乎又找到了自信,貝登堡也因此成了英國「救星」和「英雄」,受到人們的頂禮膜拜,社會各界紛紛寫信給貝登堡,以表示崇敬之情,許多年輕人以擁有貝登堡親筆簽名的信而自豪。在此過程中,貝登堡與許多青少年學生和團體結下了深厚情誼,相互間探討成長之道。在回答「 Eastbourne」學校一學生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士兵的問題時,貝登堡主張:「除非做一名服從者,否則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士兵。」註「 Lancashire」地區組建了「健康與男子漢聯盟」青少年組織,該組織反對青少年21歲以前吸煙,邀請貝登堡作為「有名的不吸煙者」的代言人。貝登堡不僅接受了這一邀請,並給出了具體理由,而且還十分認同在年輕時候形成的良好「習慣」和「品性」,即使成年了,也還可以保持這樣的品性。貝登堡的「名人社會效應」,使他成了多數青少年心中的偶像,青少年關註貝登堡個人愛好、興趣,並著迷於本身富有吸引力的「偵探術」也是遲早的事,從而也加快了貝登堡對「偵探術」思想改造的步伐。

 

第三,英國所處時代的需要,為「偵探術」思想轉向提供了條件。貝登堡認為,在矯正青少年不良行為方面,童子團、教會青年團、青年基督教會等組織,在它們所能掌控的青少年中,確實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卻存在以下問題,如工作沒有條理,僅局限於很小一部分對象;在一些地方各團體工作相互重疊,而在另一些地方工作又出現重大缺失;團體間相互缺乏聯合,工作沒有形成合力。之所以出現以上問題,主要是因為活動主題對各類兒童缺乏吸引力;不能滿足更廣範圍指導者的參與;各組織間缺乏彼此聯結為一個更大「團體」的紐帶。而貝登堡認為,「偵探術」則恰好可以在以上三個方面彌補現存青少年教育組織的不足,它可以將各種青少年組織聯結起來。同時,根據自己的經歷貝登堡主張「偵探術」應作為一種普及教育,在英國青少年中廣泛展開。貝登堡遊歷南美時,發現那裏有來自意大利、西班牙、德國、俄羅斯等國的移民,但唯獨沒有英國人。這是為什麽?貝登堡一路上都在思考這一問題,並征詢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但他得到的回答卻幾乎一致:英國似乎很少湧現昔日聞名於世的這類殖民者——他們開疆拓土了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和新西蘭等,其原因正如有人所說:「英國年輕人已經沒有了他們先輩的『膽識』,因而缺乏開拓進取的精神。」而貝登堡確信,自己在軍隊所倡導的「偵探術」訓練,如果運用到青少年群體中去,則會成為灌輸「膽識」的一種最好方式。

 

第四,貝登堡受「偵探術」應用於青少年訓練良好效果的震動,改變了以前所主張的「偵探術」思想「不能教」的觀念,這為轉向直接掃清了思想障礙。首先,將「偵探術」用於青少年教育,並不是他一開始就有意要為之,只是無意發現自己這一思想受到許多學校和年輕人的追捧後,他才開始全面構思專門針對「兒童」教育的「偵探術」計劃。其次,「兒童偵探術」思想是將用於「士兵」訓練的「偵探術」進行改造和轉換而來的。以下兩則事例堅定了貝登堡對「偵探術」思想的改造。馬非京學生軍的事例證實了「偵探術」中「觀察」和「推理」訓練的價值。因為1900年馬非京被圍時,為了彌補軍力的不足,司令官 Lord edward cecil將該城的男童組織起來編成學生軍,取代士兵傳達命令和信息,或充當「士兵」等,他們被派遣到前線,加強了前線的戰鬥力。貝登堡發現,若兒童受到信任和信賴,他們就能像成人一樣能幹和可靠。這說明在戰爭中,即使是兒童,只要對他們施以「偵探術」的訓練,他們也能形成像成人一樣的戰鬥力。最使貝登堡感到震撼的是,個別學校已經開展「偵探術」方面的訓練,這使得他意識到「偵探術」思想是可以在青少年中進行訓練和傳授的。在一個野外實習日後, Brigadier將軍正騎馬回家,他的小兒子忽然沖他大聲喊道:「爸爸,我已經射中你了,你連半個偵察兵都不是,一名偵察兵既要向上看,也要環顧四周,你從來就沒看見我。」這名男孩坐在將軍頭頂的一棵樹上,而遠離男孩之上接近樹梢的地方,是他的新女老師。將軍大聲喊道:「你在上面究竟要幹什麽?」女教師答道:「我在教他偵探術。」貝登堡最後發現,這位教師正在用自己為士兵所寫的《官兵偵探一助》當作教育孩子們的教科書,以培養教育所需的觀察與推理能力。以上兩則事例說明,只要運用恰當,「偵探術」在青少年中也是可以教授的。這就為「偵探術」思想由「士兵」轉向「兒童」肅清了觀念上的障礙。

 

此外,貝登堡受「童子團」發展現狀和前景的鼓舞,直接推動了「偵探術」思想的轉向。如前所述,貝登堡作為「童子團」的負責人,不僅對「童子團」的發展了如指掌,而且還深受鼓舞。1904年,在童子團二十周年紀念日,貝登堡與斯密斯視察了格拉斯哥和利物浦「童子團」,兩地五萬四千余名會員的龐大數量,給貝登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使他感到非常振奮。「童子團」的現成樣板和工作成效,激發了貝登堡對青少年教育事業的內在動力和信心,並預測青少年教育前景光明。貝登堡設想,如果真正采取適合兒童的訓練方法,「童子團」將會在人數方面至少增加十倍。在回答斯密斯關於「怎樣才能使『童子團』更加適合兒童」的疑問時,貝登堡明確回答,如果采取在騎兵中收到良好效果的「偵探術」,那麽不僅可以滿足兒童的興趣,而且還可以使人數倍增。因此,受「童子團」發展現狀和美好前景的激勵,直接催生了「偵探術」思想向青少年訓練的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