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軍偵探術思想的改造經過

添加時間:2018-11-25      瀏覽量:0

然而,「偵探術」思想的轉向,正如斯密斯所懷疑的那樣,並非簡單地將其從士兵」移植到「兒」即可了事。這其中經歷了較為漫長的過程,其中雖然屢遭挫折,但在書商亞瑟·皮爾生對貝登堡「偵探術」計劃的力支持下,最終使得「偵探術」思想由士兵訓練轉向青少年教育變成了現實。

 

為響應斯密斯更加適合「童子團」兒童教育的號召,貝登堡開始起草了青少年「偵探術」教育計劃。8個月後,貝登堡提出了一份兒童訓練提綱,並將該計劃寄給了《伊頓學院年鑒》,號召公立學校的學生,以改進後的「偵探術」來訓練自己,這是貝登堡第一次系統提出的童子軍教育計劃。該計劃聲稱,英國與日本國情相似,都是島國,且均處於擁有強大武裝力量的國家所包圍,無時無刻不面臨強敵入侵的威脅,但日本在解除威脅方面取得了非常的成功。其原因在於日本國民所獨具的武士道精神,即軍人精神氣質和自我犧牲的愛國主義情懷,然而,英國國民甚是缺乏這種精神。日本國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繼承了其先輩的武士道精神——日本的騎士精神,追溯到中世紀的騎士時代,英國雖然擁有與日本同樣優秀的祖先,但我們絕不能生搬硬套去模仿他們,不過在孩童時,學習先輩們的愛國主義,並將他們崇尚榮譽、講求犧牲、擁有精湛武藝的「品格」付諸實踐,那麽英國也將與日本一樣強大。這就要求每一位年輕的英國人,必須每天盡其所能為社會和他人做一件善事。同時,再仿效騎士們組建一群擁有武裝家臣小隊的做法,在鄉村或城市也建立起擁有十名兒童的童子軍,在培育他們愛國主義精神與情懷的同時,再教他們:瞄準、射擊、測距、偵探、操練、隱藏等「偵探術」,這就是英國青少年現在應該做的事。為了實現此項目的,貝登堡主張,童子軍還必須效法舊時騎士與家臣應盡的相似義務,如敬畏上帝,以國王為榮,幫扶弱者和苦難者,尊敬婦女和善待兒童,訓練自己使用武器保衛國家,為了國人利益犧牲自己財產甚至生命。此外,童子軍還應以自己榮譽起誓:忠於國王,支持上司,執行自己應盡義務,並簽下自己的名字。貝登堡還設想,如果能夠先期招募兩百名誌願者踐行這種計劃,每人再訓練十名這樣的兒童,那麽便會有兩幹名訓練有素、保衛自己家園的「家臣」;如果這種設想在其他學校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那麽這將在全國樹立一個榜樣,在短時間內,英國就將擁有超過五萬名這樣的兒童。在此,貝登堡詳細闡述了有關童子軍教育的動機、思想來源、內容、管理、發展步驟與前景。在此設想中,童子軍教育帶有明顯半軍事或準軍事的內容,而「六點」騎士義務和家臣的誓言,可以被視作童子軍規律與誓言的最初樣本。

 

然而這一計劃並沒有得到伊頓公學其他公學的響應,只是處於一種設想狀態。這也表明,像身處伊頓公學這樣的中上層階級的子弟,他們對於「偵探術」訓練計劃並不感興趣。而且,該計劃與斯密斯的要求並不吻合,所以也沒有得到斯密斯的回應和支持。為此,1906年6月,貝登堡在《童子團公報》上刊出了自己的「童子偵探」計劃,明確提出其目的是培養「好公民」,幫助兒童內心形成一種同情他人的力量,以及一種自我犧牲和愛國主義的「品性」。「童子偵探」的方法是通過培養兒童觀察細節和發展推理能力,灌輸他們自律和服從義務的精神。但此時,貝登堡還沒有明確將童子軍教育的特點概括為「偵探術」,以區別其他童子組織。與以前打算利用學校來推行該計劃不同,此時,貝登堡打算只利用「童子團」的現有組織網絡體系,來推行童子軍教育項目。由於該計劃與「童子團」的培養基督人格的宗旨相差甚遠,「童子團」對此並不感興趣,因而缺乏熱情和支持,貝登堡的這一設想再一次碰壁,沒能成為現實。

 

以上經歷說明,貝登堡改造後的「偵探術」思想實踐計劃要想變為現實,還必須得到其他人的支持。其中,皮爾生的鼎力支持,最終使「偵探術」思想完成了這一轉向過程。由於皮爾生與貝登堡都極為關註青少年教育與救助,所以他們經常一起探討相關話題。貝登堡在兒童「偵探術」教育計劃沒有得到伊頓公學和「童子團」回應的情況下,便決定向皮爾生尋求幫助。皮爾生建議貝登堡將其計劃送給當時許多青少年組織的領導者,以及教會、國家和軍隊中的優秀分子,並征求他們的意見和看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計劃方案。意見書寄出後,社會各界紛紛做出了積極回應。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極力稱贊貝登堡組織「童子偵探軍」( Boy scoutCorps)的做法,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認為,這不僅有利於把兒童培養成為「好公民」,而且還可以使他們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俠義、無私、榮譽、大膽、自律等「品性」,並改變英國國民冷漠旁觀的病癥,而積極投身到服務英國的義務中來。其他不知名的熱心者也紛紛寫信,表示對此十分感興趣,並願意積極支持該計劃的推行。受此鼓舞,貝登堡便著手準備開展兒童露營實驗。在得到皮爾生對此次實驗提供包括經費在內的慷慨資助,以及對後期宣傳工作也給予大力支持的承諾後,經過周密細致的準備工作,貝登堡在布朗西島開展了後來聞名於世的童子軍露營實驗活動。1907年7月25日,貝登堡抵達該島,開展了以野外生存、觀察記憶、叢林知識、騎士精神、救生、愛國主義以及遊戲活動等為內容的露營實驗活動。以上露營活動具有新奇、挑戰性、冒險精神、刺激性等特點,對兒童充滿強烈的吸引力。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該露營活動在指導教育思想方面,除踐行了貝登堡所總結的「偵探術」思想外,還借鑒和糅合了西頓叢林生活、中世紀騎士精神以及近代體育教育等一些思想。其次,在教育內容方面,雖然貝登堡此時還沒有明確提出,作為一名童子軍必須了解和掌握其後來所概括出的六個方面事項,即「叢林生存技能、野外露營、任俠行義、救死扶傷、強身健體、忠君愛國」,但從訓練內容來看,它們已被包含其中了,並初具雛形。最後,在本次露營實驗中,貝登堡對於參與實驗活動的兒童行為準則的要求,還主要是直接「挪用」中世紀的「騎士準則」與精神,來作為他們的一種思想教育,還沒有明確提出童子軍誓詞與規律的內容。這說明童子軍教育的思想還需要進一步提煉與完善。

 

布朗西島露營實驗一經報道,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貝登堡依照事先的計劃安排,在英國主要城市開展了五十余場公開演講,大力宣傳介紹童子軍教育的目的、意義以及方法,以推廣童子軍計劃。同時,貝登堡還按計劃每兩周一次刊出露營實驗的相關內容,從1月16日到3月26日,共登載了六部分:童子軍是什麽、躡跡、童子軍服裝及穿戴、海童軍、熱愛國家和強體的榜樣。1908年5月,貝登堡將以前連續發表的關於「童子偵探」訓練內容集結成書,出版了童子軍教育的經典著作—《童子偵探》的完整版,從而實現了「偵探術」思想由「士兵」訓練向專門用於「兒童」教育的改造與轉換,在理論上系統闡述了童子軍教育的目的、組織、內容、方法等原理,完成了童子軍教育從實踐到理論的轉化。

 

綜上所述,童子軍與「偵探術」的關系十分密切。貝登堡最初是用「偵探術」來教育軍隊士兵和軍官,後在教育界個別學校和老師借用「偵探術」來教育、訓練學生。其間,貝登堡得到啟發,並加以理論總結,終於撰寫出了專門適合兒童「偵探術」訓練的專著。「偵探術」從實踐到理論,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並最終形成了一種兒童教育的專門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