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登堡童軍教育觀之生活準備教育—劉玉蘭

添加時間:2018-11-25      瀏覽量:0

劉玉蘭認為,貝登堡的「生活的準備教育」思想是世界軍建立和發展的源泉,童軍的成功就是「生活的準備教育」理念的成功,這成功推動著世界歷史的進步。應該說,《貝登堡「生活的準備教育」思想與童軍的建立和發展》一文,較為全面地梳理了貝登堡「生活準備教育」思想的產生、理念、影響特點,因而對於總結和歸納貝登堡的教育思想具有開創性的作用。但具體而言,貝登堡「生活準備教育」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從思想淵源來看,貝登堡的「生活的準備教育」觀與斯賓塞的生活教育觀存在明顯的關聯性。19世紀60年代,斯賓塞將「教育」與「生活準備」相聯系起來,首先他提出,因為人生短暫,而要做的事情卻很多,因此,用有限的時間去做最有益的事,「是一切教育問題中的重要問題」。同時斯賓塞還認為,當我們們不只是從物質意義上,而是從更廣泛意義上來看待生活時,「怎樣生活」則是我們每一個人面臨的首要課題,而為我們「完滿生活」做準備,則是教育應盡的職責。由此可見,在斯賓塞看來,教育首先需要解決效率的問題,使短暫的人生獲得更有意義,因此,教育的職責就是為受教育者獲得「完滿生活」做準備的。為此,斯賓塞將人類活動分成直接保全自己、間接保全自己、撫養子女、社會政治活動、愛好情感活動五類,並認為,教育就是為這五種活動做準備的,而教育的理想則是完全為這些領域做好準備,準備得越好,我們則離「完滿生活」越近。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斯賓塞是「生活準備教育」的提出者。很明顯,貝登堡深受這種「生活準備教育」思想的影響,同時,貝登堡也借鑒了中世紀的騎士文化精神。因為貝登堡不僅借鑒了中世紀騎士精神準則,而且還對中世紀的騎士銘言( Be always ready)進行了改造和轉化,且將「 Be prepared」作為童軍的銘言。具體而言,就是要求童軍準備成為國家的有用公民的同時,還必須成為英國各自由之邦的偉兄弟。對生活教育的重視,是貝登堡提出「生活準備教育」的前提。貝登堡將「生活的享受」作為童軍品性培養的內容之一,具體而言,「生活的享受」包括幽默的培養、對智慧的贊賞、高尚的思想境界、對美的欣賞以及對科學(包括藝術文學、音樂和詩歌)的好奇,其中,對自然知識的探究被當作童軍教育的一項關鍵性活動。對此,貝登堡解釋道:我們教育孩子不是為了他們生存了事,而是要教會他們怎樣生活,在更高意義上說,也就是怎樣享受生活。對此,哥倫比亞大學教務長詹姆斯·羅素甚為贊同。因此,他主張,比起鼓勵童軍掌握一定技能與知識來說,教練員還有更多的事要做,如「日行一善」、服務社團。

 

既然教育是為了生活做準備,但過去一二十年的「讀、寫、算」教育,現在已經看到它的結果:太註重學術的目的,而忽略了「生活準備教育」。「生活準備教育」才是現在教育最需要的,因為學術目的的教育,只能幫助比較少數的人,而生活卻是來到這個世間的每個人所必須經歷的。現存教育的趨向仍是讓青少年努力去做應試的準備,並沒有註意到為了生活的需要而準備。所謂生活,不僅是如何「獲得生活」,主要是教人「怎樣去生活」和「享受生活」,使生活變得更有價值,使人生變得快樂和有意義。通過對過去教育存在弊端的總結和批判,貝登堡較為完善地提出了自己「生活準備教育」的思想。綜上所述,貝登堡的「生活的準備教育」源於斯賓塞的「完滿生活準備」思想,其目標指向「好公民」的培養,其實現關鍵途徑為對大自然的硏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