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軍教育的爭論(一)

添加時間:2018-11-25      瀏覽量:0

軍教育產生不久,其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很快被現存的各種青少年組織所借鑒和采用,或者童軍組織被仿效建立,從而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一股創辦童軍教育的運動熱潮。在童軍運動之初,貝登堡還沒有建立統一的童軍組織的打算,只是設想通過「偵探術」這一訓練方式,加強不同童子組織間相互合作,將它們聯結為一整體,形成一種教育合力,從而在眾多青少年中產生更影響。在實踐過程中,也確實產生了諸如借鑒貝登堡「偵探術」訓練的「英國童軍」(TheBritish boy scouts)等童軍組織,但由於多種原因,一些「童軍」組織宣稱,它們與貝登堡童軍所謂的「軍國主義」取向存在根本不同,從而在童軍內部引起大爭論,這對貝登堡童軍的發展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童軍教育的爭論

 

貝登堡在布朗西島露營實驗不久,受到了社會媒體的廣泛關註,並推動了童軍教育的發展。1907年9月11日,《夥友》( Chums)周報——主要研究「友誼」對青少年個人成長與社會化影響——在新聞報道中的「瞭望」欄目裏,刊登介紹了貝登堡在布朗西島的露營情形,以貝登堡提議組建「童軍團」兩則新聞。這一消息很快引起了社會的反響,1908年2月12日,《夥友》編輯刊出一位讀者的來信,信中說他對貝登堡關於「偵探術」的書籍很感興趣,並建議創建「夥友童軍」,而編輯提出童軍一律佩戴「夥友團」徽章。在接下來的幾期報紙裏,還有其他幾位讀者提出,能否在該周報上刊登組織夥友童軍團」( a league of『 ChumsScouts)的廣告。編輯在按語中告訴讀者,有關這一問題已經與貝登堡討論過,他也希望很快就讓讀者知道貝登堡的答復意見。應該說,依靠《夥友》周報組建一支童軍,成了包括貝登堡在內的部分讀者的一種共識。這表明將「偵探術」活動應用於教育青少年兒童,很快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支持,但事情的發展並未按照設想的路徑發展下去。隨後,《夥友》對待童軍的最初熱情似乎發生了逆轉,並出現了嘲弄童軍的漫畫卡通。在《夥友》周報提出進一步出版《童子偵探》項目詳細細節的建議時,因為貝登堡早與另一出版商皮爾生簽下了出版協議,所以他便終止了《童子偵探》在出版競爭對手《夥友》上的報道與出版。相應地,《夥友》也不再參閱《童子偵探》和《童軍》作為兒童訓練的方法,並自1909年3月,發起了統一青年教育的工作。此時,原先組織成立的「英國童子航海團」(TheBritish boys naval brigade)創始人為了獲得《夥友》報刊商的贊助,把倫敦克拉彭公園作為該組織的訓練基地,與童軍群體年齡相似,該組織的青少年也均在10歲至17歲之間,並定位為一個全國性的青年運動。很快,「英國童子航海團」就傳播到了倫敦的旺茲沃思、巴塔西、格林尼治、伯朗斯去和伯明翰,並更名「全國航海學生軍」( Tthe national naval cadets)《夥友》周報的許多讀者受到鼓舞,紛紛寫信並註冊加入該組織。但是,相對如火如荼的童軍運動,「全國航海學生軍」的發展並不順利,時隔《夥友》報紙發起童軍小隊16個月後,編輯又開始出版童軍故事叢書,並堅信「夥友童軍小隊」會茁壯成長起來,同時他還希望這樣的小隊最終能夠發展成為一個更加密切的協會。編輯在描繪這一協會特征時指出,它並不是「夥友童軍聯盟」,而是「一個新的全國性童軍組織」,並應被命名為「英國童軍」( The british boyScouts,簡稱『BBS')。1909年7月21日,在編輯專欄裏,「英國童軍」在「致各地童軍」的標題下,發起一場全國性的童軍運動,該欄目還介紹了「英國童軍」徽章,其主體是一支箭的箭頭,箭身為白色,背景為藍色,在徽章中,還標註上「英國童軍」英文第一個字母大寫的紅色字體,並配以「做不列顛人」( Be britons)的愛國座右銘。在童軍運動發展過程中,「英國童軍」走上了旗幟鮮明的「和平運動」發展道路,它認為,貝登堡童軍是一個以商業為幌子從事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軍國主義」組織,從而使得「英國童軍」與貝登堡童軍關系十分緊張。一些持和平觀念的人士更是認為,貝登堡童軍就是準備培養年輕人長大後成為士兵,但為了掩蓋這一目的,卻采納了大量希望兒童完成的戶外訓練,因而它是一個明顯但又很精巧的軍事團體。與此同時,貝登堡童軍下屬的倫敦巴塔西童軍秘書H. Moore給貝登堡童軍總部寫信,公開聲稱童軍教育受到了來自義務兵役組織「全國服務聯盟」成員的軍事影響,從而宣告退出貝登堡童軍總部。由此可見,圍繞童軍是走和平還是軍事道路,其內部發生了明顯的分歧,並引發童軍組織的分化組合。

 

在涉及童軍教育發展道路這一問題方面,弗朗西斯·文恩( Francis vane)對此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文恩為貝登堡「童軍協會」倫敦委員會委員,英布戰爭(1899年10月一1902年5月)後,因為抨擊英國的戰爭方法而被軍方清除隊伍,後來他積極轉向參加「反戰與女權運動」。秉持和平傾向的文恩,十分關註英國童軍運動的發展方向。1909年初,在與《時代》報刊通信中,文恩主張「偵探術」應該非軍事化,並為其和平主義的特征作辯護,對於有關童軍「軍事化」性質的論斷,他還擺出事實予以批駁。正因為如此,文恩積極主張將持和平主義和反對戰爭的「貴格會」教派中的優秀分子介紹到童軍來。同時,文恩還盡力調解「英國童軍」與貝登堡童軍協會之間的緊張關系,最終使雙方達成和解,「英國童軍」作為一個基層組織而隸屬於貝登堡童軍。此外,文恩還關註貝登堡童軍總部職員與倫敦各區教練員的關系,尋求在該組織中建立更加民主的工作關系,然而他建立民主性質童軍組織的企圖,卻引發了貝登堡童軍協會總部職員的不滿,協會總部召集會議取消了文恩倫敦委員會委員的職位,雖然貝登堡許諾否定這項決議,但後來文恩還是被解雇了。貝登堡的這一做法,最終招致了倫敦大約超過300名童軍教練員的抗議,他們集會推舉文恩為「英國童軍」領袖,從而加深了「英國童軍」與貝登堡童軍協會這兩大童軍組織之間的裂痕,並最終導致其走向分裂,倫敦、伯明翰等地的童軍組織都紛紛加入「英國童軍」的行列。

 

文恩倡議建立民主管理的童軍組織,對貝登堡將具有濃厚軍事背景的「全國服務聯盟」成員任命為童軍協會總部成員,也明確表示不滿意。這不僅加劇了童軍組織的分化,而且使得「英國童軍」傳播到了澳大利亞、南非和加拿大,形成了一種國際性的童軍組織,而與貝登堡童軍相「抗衡」,走上了和平童軍的道路。1910年2月,為了擴大童軍的和平基礎,文恩聯合「英國童軍」與「童子生活團」( The boy' s life brigade)組建了一種松散的「全國和平童軍」( Tthe national peace scouts)組織,其成員達到85000人。為了推動童軍在國外的進一步發展,1910年夏,文恩在意大利建立了童軍組織,其他諸如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印度、南非、法國、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童軍也與「英國童軍」保持著聯系,明確主張沿著「和平」路線建立和發展童軍,「英國童軍」成了童軍運動中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

1912年1月,貝登堡所主導的「童軍協會」依法註冊成為一個民間教育機構,協會既不隸屬於政府的一個部門,也不受國家任何部門控製,協會願意與其他國家抱有相同目的的非政治社團組織保持友好關系,與女童軍在機構、組織、經費等方面完全獨立;「童軍協會」連同所有被承認的其他國家童軍協會,均應在童軍國際部註冊,國際部負責全世界各國童軍協會的聯絡和童軍國際大事的開展,童軍國際部由每兩年一次的國際大會選舉的國際委員會管理,日常事務由國際大會選舉的一名執行董事行使職權。塑童軍特許狀的頒布,奠定了「童軍協會」的法律地位,使得童軍教育做到了有法可依,而國際部的成立,為全世界童軍事務的管理提供了組織保障。與此同時,由於經濟原因,1912年8月,「英國童軍」宣告破產,其中個別童子團加入了貝登堡童軍協會。從此以後,世界各地童軍均逐漸以貝登堡所確立的童軍訓練原則為依據,並紛紛歸附貝登堡童軍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