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木章的來源及木章佩帶的方法

添加時間:2018-12-13      瀏覽量:0

第一對木章

 

貝登堡先生就是將這兩件物品合並在一起,製作成木章,作為軍領袖完成訓練的標誌。在第一屆童軍領袖訓練班後,他首先從達尼蘇魯酋長的木珠頸飾中,取出兩顆小木珠,然後用幼細皮繩穿進木珠的中央去,製作成第一對木章。

 

在第一屆領袖訓練班結束後不久,貝登堡先生邀請所有學員到倫敦白金漢皇宮路童軍餐廳晚宴。在晚宴開始前,他請所有學員外出購買一條皮鞋鞋帶回來,然後在席上贈送每位學員一對達尼蘇魯酋長木珠,叫他們用皮繩結成圈環和系上木珠,作為完成訓練班的紀念品。

初期木章木珠的來源

 

初期訓練班結業學員所獲木章的木珠,是從達尼蘇魯酋長的頸鏈上取出的。到1920年時,已用了很多木珠,家也開始體會到隨著完成訓練班的人數不斷增加,達尼蘇魯酋長的木珠便會很快用完。

 

所以,首先是改為每一位結業學員祇獲送贈一粒真正達尼蘇魯酋長木珠,學員要自己用山毛櫸木或鵝耳櫪木親手造出另外一粒木珠。後來,發展成為由基維爾營地職員利用空檔時間,用櫸木造木珠,代替原達尼蘇魯酋長的木珠,派發給畢業領袖。這種做法,維持了一段長時間。

 

貝登堡先生的構想是將領袖訓練分成多個階段,以符合循序漸進和邊做邊學的學習原理,讓領袖們在訓練班後,可以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下,運用和印證所學。所以,早期的領袖訓練班,當學員在基維爾營地完成技能實習課程時,便會獲授一粒木珠;而在完成理論課程後,用筆作答問題(在香港稱為函授課程),再加上一段時間的在職訓練,則可獲得第二粒木珠。

 

木章佩帶的方法

 

最初,貝登堡先生原想將木章作為闊邊帽子上的流蘇;或是將兩粒小木珠繫在闊邊帽子帽邊的繩帶上;或是扣在外衣的鈕孔上。

 

在闊邊帽繩帶上繫綁兩顆小木珠的意念,是來自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遠征軍所戴的闊邊帽,在帽邊繩帶兩端各自縛著一顆橡實果子。橡實果子的用途是增加帽子的重量,使帽子不易被風吹走。貝登堡先生原想模仿美國遠征軍的軍帽,而用木珠來代替橡實果子。

 

可是,大家卻不喜歡將木珠系在帽上的意念。同時,貝登堡先生發覺童軍領袖只在戶外活動時才戴上帽子,未能彰顯木章的特色和意義。因此,他便決定采用把木章懸掛在胸前的佩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