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童軍運動—童軍運動的方法是什麽

添加時間:2016-02-21      瀏覽量:0

軍方法

 

童軍活動方法可被定義為追求達標而使用的計劃或遵循的步驟。當某個運動有了自己一系列原則時(正如童軍運動),使用的方法便須以此為依歸。童軍方法定義為「一套進度性自我教育製度」,並透過以下項目運作:

 

誓詞規律

 

從做中學習

 

小隊

 

(小團體)成員在成年人引導下,參與有進度性的探究任務責任承擔,訓練成員邁向自治,發展品格,朝向有力做事、提高自信、可被信賴,能與人合作和具領導才能視乎參加者的興趣,提供具進度性和激勵性的多元化活動,如遊戲、有用技能、及社區服務等。活動在舉辦時,盡可能在戶外設置進行,讓成員親近自然

 

童軍方法是一套有進度性的自我教育製度,由不同要素組合而產生的成果,概述如下。

闡釋這些要素前,必須先指出童軍方法的關鍵概念是:「童軍方法是一套有進度性的自我教育製度。」說它是一套製度,意味著它是由互相依存的要素整合而成的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這正是「方法」一詞用單數而非眾數的原因。由於包含其中的每個要素都存有自己獨具的作用,當全部這些要素都整合在同一套綜合教育製度內,才可稱得上是童軍方法。這套製度是以進度性自我教育的理念為依歸的。

 

譯者依照香港童軍傳統,以「小隊」一詞代替直譯的「小團體」(SmallGroup)。香港童軍對小隊一詞英文的用法於童軍團是Patrol、幼童軍團小隊則用Six、深資和樂行團則沒有特別指定,要組合小組時,多以AdhocGroup形式出現。

 

誓詞和規律

童軍方法的首個要素是誓詞和規律。誓詞和規律早被視為構成童軍運動原則的基本工具。於此,我們不多談誓詞和規律中關乎道德的原則,本文關註較多的是誓詞和規律在教育方法上的角色。透過童軍誓詞和規律,青少年人自願作出對某些行為規範的個人承諾,在同伴面前接納了信守諾言的承諾。對這些道德價值的永遠確認,與及持續努力地盡己所能(我願竭盡所能)成為典範,就是培育青少年成長最有力的工具。

 

從做中學習

 

童軍方法的另一個基本要素是主動的教育概念,或簡括地叫做「從做中學習」,它已成為現代教育的基石。這個概念貫串於貝登堡勛爵的著述中,他有系統地強調:「男孩子時常準備去做事多於等待消化。」(4)童軍這個從觀察、實驗、從做中學習的構想得到動的教育領域權威之一的瑪利亞.孟德所理博士(Dr.MariaMontessori)贊賞。當被問到她怎樣把她的製度應用到已脫離幼兒階段的

六、七歲小童時,孟德所理博士回答說:「你們英國現有的童子軍,所提供的訓練正是我要給孩子的。」

一個不以從做中學習的理念為依歸的活動不能叫做童軍活動。

 

小隊的成員製度

 

童軍方法的第三個基本要素是具有小團體成員的製度(如童軍的小隊製度),作為促進合群的催化劑。小隊的優點是幫助促進青少年投入社交生活,這點早已被社會科學肯定。由此看來,同伴關系始自小學階段,這已是公認的事實。

 

小隊人數較少,關系能夠長久持續,小隊朝向共同目標而互相認同明白,隊員間透徹認識,彼此欣賞,再加上自由、自發氣氛和團隊調控在無拘無束的非形式情況下進行,這一切都給青少年人在經歷成長過程中得到理想的氛圍。

 

小隊的運作讓青少年人得到機會,逐步發現和接受責任,以及訓練他們邁向自治。這能夠促進青少年人品格培養,賦予他們獲得勝任、自主、可靠,以及與人合作和做領導的才能。

 

在上述過程中,成年人擔當其中的指導者角色。這包括協助青少年人發掘自己在社交生活中要承擔責任的潛能。成年人的角色不是要作控製者,因為只有在尊重與欣賞的氛圍內,青少年人的品格才得以充分培育。果真能實踐的話,這種年青人與成年人的關系可以滿足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訴求,在代與代之間提供一個對話和合作的平臺。

 

有進度性及激勵性的活動上述三個童軍方法要素在任何一項的童軍活動中確實體現時,即表示童軍運動中的青少年人能夠在活動中實踐。這個活動必須從一個綜合的整體出發,而並非把各不相幹的活動雜燴一起。這個活動的基本特征便包含了第四個童軍方法要素。

 

為滿足青少年漸進及和諧發展的需要,童軍活動必須具有進度性的安排。要做到有進度,工具之一就是考核與獎章製(或進度性奬章製度,晉升計劃等)。

 

為達成這個目標,活動必須具有激勵性,以吸引成員參與。由此看來,活動必須是一個以參與者興趣為依歸的多種類型活動的均衡組合。在設計活動時,倘能註意到這一點,就可取得一項最佳成功保證。

 

要均衡地組合各樣活動,可以從遊戲、有用技能和社區服務三個主要領域入手。環繞這三個領域設計活動,是確保活動能達成教育目標的最佳的均衡做法。

 

童軍自創辦以來,在大自然和戶外生活一直被視為童軍活動的理想架構。童軍創辦人貝登堡勛爵特別強調大自然的重要性。確實地,他在《童子警探》(scoutingforBoys)一書加上副標題-《良好公民教學手冊—在原野中生活》(Ahandbookforinstructioningoodcitizenshipthroughwoodcraft),他更把在原野中生活定義為「動物與自然的認知」。

 

貝登堡勛爵視大自然為重要的一環,不僅是因為戶外生活對青少年人身體發育有明顯的好處。而且從青少年智能發展的角度看,大自然呈現的眾多挑戰可以激發青少年的創作潛能,讓他們依據各種決定因素組合,取得答案,這並非過分有組織的大多數城市生活所能夠提供的。

 

再者,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同伴在面對風險和挑戰時,大家共同承擔,為滿足生活所需而作共同奮鬥,培養隊員同舟共濟、患難與共的精神。這能夠讓他們徹底了解,投身社會生活的意義和重要。

 

最後,大自然在青少年靈性發展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創辦人貝登堡勛爵曾說:「無神論者……斷言透過由人寫成書而認識的宗教並非真確的宗教。但他們似乎還未看到,印刷的書籍以外……上天還給我們看一本有關大自然奧妙的書籍。他們不可說其中存有不真確──事實就在他們眼前……我並非建議把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探究)看作一種崇拜方式或宗教的代替品,但主張把認識大自然作為邁向宗教的起步點。」

 

因此,貝登堡勛爵慨嘆說:「真奇怪……最奇怪的是,何以有些教師輕易地忽視了這個既容易又無往而不利的教育手法(即大自然的探究),反而費勁地向活力充沛的孩子們強灌宗教訓令,作為引導他們思考更高層次問題的初階。還寄望他們成為虔誠的信徒並思考更高層次的問題」。

 

因為大自然正好給青少年提供了和諧而整合的發展,以及理想的環境,所以,童軍活動在任何時候都應該盡可能在戶外進行,讓他們接觸大自然。